下文摘自本机构首席战略专家张晨老师的《极简战略》一书
目标第一,
目标第一,
目标第一。
重要的事情连说三遍,因为很多人经常为了战略而战略,却忘记了战略的初心----高效实现目标。
黑猫白猫,抓住老鼠就是好猫。再花哨与高大上的战略,如果对你与你的公司来说起不到实际作用,或者成本太高,真的没有必要再用。比如,你开的是家社区菜市场,因为本地化的原因,顾客都是本小区或者附近的人,或许你就采取低价战略(而且最好被附近的同行低10-15%,让别人震撼感觉到),然后在人工、装修、网络广告等方面少投入,你也可能因规模效应获得持续健康的现金流。
目标最好具体化、数字化、有时间尺度,以便回馈分析。
比如下面的:
单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6%,
年度销售额增长到8000万,
集团用工成本降低15%,
扭亏为盈、只赚1元,首先活下去,
稳住国内收入跟去年持平,今年海外市场少亏损2000万,
.........
大目标要分解成子目标,公司目标要划分给部门,部门目标要细分到个人。所谓“千斤重担大家挑,人人头上有指标”。另外,任何目标都要有完成的起始与结束时间。
战略其实说到底,就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与途径,主要观察下面几个指标:
1、重点做什么,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或者方法进行。
千万不要眉毛的子一把抓,感觉什么都重要。什么都重要,其实就是什么也不重要。作者认为战略重点一般不要超过3点。
比如可以这么说:今年通过裁撤所有海外分部及相关人员,首先降低人工成本及海外运营费用,从而实现公司扭亏为盈的年度目标。
2、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。
战略要有阶段性、里程碑式的标志。越是大战略,越是要先明白先做什么,后做什么。
比如某某蜜茶,就是先在三四线城市扩张,然后反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,这就是典型的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教员打法(在日常消费品领域,这个战略创造出了很多奇迹。这是一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做法,也是中国50岁以上大佬特别喜欢的招数)。
再比如,国内某个服装品牌,一直苦苦挣扎在跟同行的性价比沼泽中不能自拔。它做了很多努力,用处却不大。但是后来他们改变了战略。通过收购某意大利时尚环保服装品牌在国内的某些权利,然后以这个高大上的品牌打开口碑,继而提升企业形象,最后达到收入大增的目标。
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战略----公益大战略。注意这个“大”字,就是企业通过捐出远远大于自己可计算收入(或利润)的钱,取得社会责任意义下好企业公民的光环,然后通过媒体的自发宣传,将声势、口碑、人设等先打造出来,最后才是进一步的增加生产与扩大销售。
当然,一些企业的战略刚开始,也就可能错了,你也会看到他错了。比如某个企业,在有效融资不完全到位、供应链没有完全建设好的情况下,首先一直鼓吹工匠精神与情怀-----不是建立在对现有供应链的选优,而是在对供应链期待的超级挑刺中。先做什么搞砸了,后面就好难收场。当然,这个企业家后来想明白了,在综合考察自己特长的情况下,通过直播带货获取流量,进而翻盘。确实是好人,好的企业家,也是好的战略。
【互动交流】 湘鄂情的悲歌
出生于湖北的“九头鸟”孟凯,18岁做车间工人,19岁下海经商。后来娶到爱吃辣椒的湖南妹子周长玲,从此,江湖出现“湘鄂情”。
做废品回收站然后是做餐馆,孟凯什么都一个人扛:服务员、收银员、传菜员、掌勺大厨……
孟凯性格豪爽,广交朋友。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。随后,他来到皇城根下的北京发展,自此艳阳高照。在精准定位公务宴请这个细分市场(肥肉)后,14家直营店,9家加盟店顺势而起。公司2009年登陆深圳中小板,成为第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营餐饮企业,孟凯也以39.37亿元问鼎餐饮界首富。
然而,不是你不明白,只是世界变化快。2012年12月4日,中央下达8项规定(“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”),厉行严查高档场所及高价烟酒的消费。主攻高档餐饮的“湘鄂情”当然只能大哭一场。如某位餐饮业专业人士直言,湘鄂情根本就不该上市。“没有长远成长性、过度依赖三公消费的畸形发展模式、高利润不具有可持续性,这样的企业上市风险显然很大“。
2014年7月1日,湘鄂情公告称公司名称将由湘鄂情变更为“中科云网”,看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?中科云网先进军环保领域,但很快因财务核算和资质等问题,两个环保收购项目都以终止为结局。同年5月11日,湘鄂情宣布定向增发6亿股票募集36亿元资金向新媒体、大数据、环保领域转型。2012年末开始陷入困境的湘鄂情还曾向大众餐饮、团膳甚至房地产中介转型。但是,事与愿违,上述动作的结果还是不OK。
湘鄂情是伴随着高档之风而辉煌,三公消费被限制后,应当更好的进行战略转型。首先应搞清楚清楚“转型”的意义及目标,在做好充分准备后,再在正确的时机做理性的事情。
然而,结果,但是,最后,谁知道呢!
欢迎根据您对企业战略与目标的联系的理解,说说本案例对您的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