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15个月狂销30万台!小米汽车7月交付首破3万大关,双车型+新工厂引爆产能。但40万积压订单背后,是甜蜜的负担与残酷的竞速——既要冲刺35万年目标,更要破解交付延迟与服务短板的生死局。"
小米在车爆事件后,重新又赢得了年轻用户的喜爱!而很多人认为雷军的小米会由此一句不振--毕竟驾驶安全是头等大事!
这到底为啥?
具体分析详见张晨老师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“战略新营销张老师”的自媒体账号!
但是更深入的东西,我想给各位推荐一下张晨老师在《极简营销》中的一段文字,虽然一些数据不是最新的,但应该会给你一些新的启发!
【备注】本文摘自凯索机构 张晨老师的新作《极简市场营销》,在此表示感谢。
汽车是消费品,要跟4S说咱见?
新能源汽车号称要弯道超车,但是近200家车企赚钱的好
像没有几个,而且不少车企吃香难看---比如威马、极越、哪吒。
然而,卖手机进而卖汽车的小米火了!2024年12月,小米股价,涨幅为+24.32%。这一增长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,包括小米汽车业务的强劲表现、智能手机市场的回暖以及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等。2025年1月涨幅为+11.01%,2月(截至20252月7日):小米股价在该月的前几天内已经实现了+10.84%的涨幅。小米汽车在2024年的实际交付量已超过13.5万辆,超额完成了全年13万辆的销售目标。根据高盛的报告,预计小米汽车2025年的销量将达到35万辆,2026年销量预测为65.5万辆。这些数据表明,小米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超出预期,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。
我带你简单带你看看雷军的汽车营销。
一个款式、七种颜色;保时捷的样式、大众的价格;疯狂的粉丝、滚烫的热情。雷军将传统的汽车营销直接改为了超级个人秀,以至于2024年的车站不是看穿着清凉的美女模特,而是卷车企、所有的新能源的车企CEO都给卷自来。圈内卷CEO,圈外各类文宣、话题不断,各类媒体蜂拥而上,好不热闹。作为企业最大的超级 IP,身先士卒,发布会前一周每天正面回应网友,制造一波波话题热潮,将预热推向高潮。同时他懂得借势同行与用户参与---邀请同行李斌、何小鹏、李想、魏建军等大佬出席发布会,借助他们的话题度和影响力为小米汽车增势,同时让用户参与讨论,形成各种话题和段子。当然,内容营销也是少不了的:雷军在发布会上将很大篇幅放在人 - 车 - 家生态上,讲了很多细节,首发 9 种颜色、设置限量 5000 台带编号的创始版等,都成为吸引用户的亮点。饥饿营销自然也少不了:从宣布造车起就通过各种方式制造期待和短缺感,如强调 “50 万以内最好开的轿车” 等,在发布会前夕通过热议事件和静态展示品鉴活动,将消费者期待推向顶峰。
其实,你说雷军的营销有啥高招没有,好像也莫有。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下面几个,大家都能学得来:制造话题与流量盛宴、口碑营销与用户体验、情感营销与情绪操控、对比营销与打击竞品、内容矩阵构建与多渠道传播;或者换句话说:用户至上、高性价比、互联网思维、创新与差异化、品牌建设、生态链布局和快速迭代,
然而,我们要问的是:
1、为什么雷军为很么那么多粉丝,而且还在不停的增长中?据雪球 2025 年 1 月 13 日消息,雷军的抖音帐号粉丝数已突破 3700万,微博粉丝数突破 2500万,若算上视频号、小红书等其他平台的粉丝数量,你猜会有多少? 我们要思考的是:这么多粉丝是如何来的? 是小米手机粉丝的自转化吗?
2、雷军每天花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的时间是多少(包括参与策划、找热点、拍摄、发布、互动等)?这个新营销在小米或者雷军心中地位是多少?战略相关性、供应链相关性多大? 在产品、渠道、用户这个商业内循环中,雷军的这个营销模式的最大作用是什么?
3、既然这些营销招式大家都能看得懂,为什么其他新能源车企达不到雷军新市场营销的高度?或者说照抄作业为何莫有抄成第2名?
4、普通的企业CEO,从事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的CEO,能从雷军的营销上学到什么?
毫无疑问,在新媒体、新人群、新消费、新趋势、新世界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市场营销已经发生了巨变。工业产品的消费品化、市场营销的个人IP化...
简单总结一下:用户不想也没有时间观察复杂的供应链、甚至产品的质量及品牌内涵了,用户需要一个超级符号,让自己更简单化的选择。因为简单,所以愿意看看;因为看看,所以感动;因为感动,所以购买。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说,人其实是一个很傻的物种,它的深刻记忆源不会超过自己10个指头的数量级,最深刻的就是自己的大拇指。
进一步来讲,市场营销在“五新”时代(在新媒体、新人群、新消费、新趋势、新世界),市场营销应该更简单、中间环节应该更少、让用户更少思考、更快选择。超级符号的产生,尤其是企业老板的超级符号化(有时甚至是神话)将使你的中间环节更少、能更快、更高、更好的达成目标。 互联网、移动媒介、新技术、新人群、新消费改变了这一切,好好享受吧!
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
最后,我们一起再回顾一下雷军的雷军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中的 “专注、极致、快”:
专注
清晰的使命愿景:
企业需要明确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,即使命。比如小米的使命是 “始终坚持做‘感动人心、价格厚道’的好产品,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”,这就界定了小米业务的边界,使其清楚什么事能做,什么事不能做。
深刻的洞察力:
要求企业深入了解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、竞争态势,以及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,从而找到市场机会和自身业务的切入点。例如小米在做空气净化器时,就精准洞察到当时北京雾霾严重,消费者对空气净化的迫切需求。
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及能力匹配:
企业要有清晰、明确且坚定的目标,同时具备与目标相匹配的资源、技术、人才等能力。在业务布局时,对于每一项业务要反复评估其对公司核心战略的价值,以及是否能带动其他业务增长和资源消耗情况。
克制贪婪,少就是多:
资源是有限的,企业要克制扩张的欲望,聚焦在少数关键业务或需求上。就像苹果,乔布斯通过尽量少的产品满足用户最关注的需求,集中资源打造精品,形成强大的竞争力。
极致
心智上的无限投入:
企业要在产品和服务的打造上,不遗余力地争取做到最好,要有不满足现状、不安于平庸的心态,愿意为了提升产品品质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。比如小米做笔记本时推出的 gan 充电器,哪怕只能提升 1% 的性能,也愿意多付出 100% 的努力。
无限追求最优解:
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和尝试,找到产品在功能、设计、体验等各个方面的最佳方案。同时,要认识到最优解不是一成不变的,会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,企业要保持对行业和用户需求本质的敏锐洞察,不断更新和优化产品。
快
洞察快:
企业要能够快速感知市场的变化、用户需求的转变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,及时捕捉到新的机会和威胁,为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。例如在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小米能迅速洞察到消费者对高性价比、高性能手机的需求,及时推出相应产品。
响应快:
当市场出现变化或用户提出需求、反馈问题时,企业要能够快速做出反应,调整产品策略、优化服务内容,或者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,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。
决策快:
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选择时,企业的管理层要能够迅速做出明智的决策,避免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。这需要企业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和团队,具备快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。
改善快:
企业要根据市场反馈和自身发展的需要,快速对产品、服务、运营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,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
相关链接: